![]() |
|
||||||
|
|||||||
![]() |
![]() |
袁寶華簡介 袁寶華生于1916年,河南南召人。1934年入北京大學,1935年參加了著名的“一二 · 九”運動,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回到家鄉組織群眾開展抗日救國運動,并從事黨的地下斗爭。歷任中共南陽特支委、南陽中心縣委、豫鄂陜邊區工委和南陽地委委員等職,后奉調赴延安中央黨校學習和中央組織部工作。1945年赴東北,先后擔任縣委書記、省委分委宣傳部長和省青委書記等。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袁寶華先后擔任東北工業部秘書長兼計劃處長,國家重工業部、冶金工業部、物資管理部、國家經濟委員會、國家計劃委員會等重要經濟管理部門的局長、部長助理、副部長、部長、副主任、主任等領導職務。1980年3月和1985年6月,經中共中央決定、國務院任命先后兼任全國職工教育管理委員會主任和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他創建并領導了中國企業管理協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中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并任會長。在此期間,他作為代表出席了第三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第十、十一、十二、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并當選為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二屆中央委員,在中共十三大上當選為第二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40多年來,袁寶華一直在國家工業主管部門和國民經濟綜合部門工作,長期擔任主要負責工作,經歷了建國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20世紀50年代,為發展我國鋼鐵工業,他的足跡踏遍大江南北,戈壁山川,選廠址,上項目,F在我國大大小小的鋼鐵基地的建設,許多都與他的努力有關。60年代,他又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國家物資的管理工作。十年動亂期間,他受到“四人幫”的殘酷迫害。1969年由周總理點名“解放”出來,在當時中央政府許多經濟主管部門處于癱瘓、半癱瘓狀況下,在“四人幫”嚴重干涉破壞的極困難條件下,協助余秋里等同志維持了全國工業交通和經濟活動。 袁寶華對中國工業和經濟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熟悉我國經濟情況,從實踐到理論有較系統成熟的見解。他一貫主張,經濟建設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循序漸進、講求實效,尤其重視科學技術在發展生產中的積極作用,力主經濟建設要走出中國自己的新路子。改革開放后,袁寶華先后訪問了一些國家,系統考察了國外企業管理的情況,對比我國企業管理的狀況,提出加強企業管理方面的許多新建議。之后,他用了八年時間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抓企業的全面整頓工作,抓職工文化、技術的“雙補”工作,都有建樹。他主持制訂了《企業管理現代化綱要》、《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廠長工作條例》和《企業法》。1978年后,在他再次擔任國家經委副主任、主任工作時,就力主擴大企業自主權,組織提出方案,進行試點,并總結、推廣了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 袁寶華在兼任全國職工教育管理委員會主任的八年間,提出了對企業職工進行各種培訓的一整套規劃和設想,集中力量把提高企業職工素質做為改善企業管理、增強企業素質的一項戰略任務組織實施。 袁寶華一貫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用他形象的說法:“管理科學同科學技術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兩個車輪,但在這兩個車輪前邊還有一個導輪,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睆娬{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保證。 袁寶華在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和黨組書記的六年中,他同學校其他領導同志一起弘揚中國人民大學的優良傳統,發揮中國人民大學的學科優勢,團結合作、民主辦學,為保證學校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為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袁寶華在長期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在經濟建設、物資管理、企業管理、工業管理、經濟管理、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管理干部教育和職工教育等方面多有論述,著作頗豐。 |
![]() |
|
![]() |
|||||||
![]() |
|